跳绳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家校共育做学习型家长预防意外
TUhjnbcbe - 2021/5/16 1:51:00

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校园安全与同学们的健康密不可分,作为一名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健康、快乐、平安的在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不希望看到任何一个孩子受到伤害,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自伤还是他伤,其实很多意外都是可以避免的,不要因为一时的疏忽或者乱开玩笑,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

早在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中,意外伤害是儿童青少年致伤、致残、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在我国,学龄儿童的意外伤害死亡率最高段多数发生在学校和上学的途中。据调査显示,我国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个班的学生消失。

预防学生校园意外伤害刻不容缓!

校园意外伤害的种类和预防措施:

1、课间在楼道里造成的伤害:

案例:小阳课间在楼道里快跑,被同学伸出的腿故意绊倒,重重地摔在地上,导致内脏受损,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室,几天后才脱离生命危险,警方介入调查。

案例:雯雯课间休息时和两名同学追逐打闹,不慎摔倒在地,摔断了两颗门牙。医院诊断,雯雯的牙齿需要临时修复,待条件合适时安装假牙,费用将近5万余元。

课间楼道里注意事项:

楼道狭窄,瓷砖地面较滑,楼道拐角处的盲区存在着安全隐患。

01

不在楼道里追跑打闹,做到轻声慢步;

02

看见瓷砖地面有水,手扶墙裙,慢慢走过;

03

在楼道拐弯处的盲区,有可能迎面撞上过来的同学,这是应该放慢脚步,左右看一看没有人再通行。

2、上下楼梯拥堵挤压造成的伤害:

案例:某小学四至六年级寄宿制学生晚自习结束后,在下楼梯时发生拥挤踩踏事故,造成8名学生死亡,45名学生受伤。

案例:某小学上完体育课上楼的学生与上完电脑课下楼的学生在楼道里发生拥挤,10人受伤。

上下楼梯注意事项:

扶手、台阶、瓷砖地面等可能成为"隐性杀手"。

01

下楼梯时应靠右有序行走,严禁追逐、打闹、猛跑、拥挤、推搡、勾肩搭背,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02

上下楼道要分年级按规定路线慢行,不要拥挤;

03

上下楼梯时,不在楼梯上随意停留,更不要堵在楼梯口,同一台阶人数一般不要超过3人;

04

楼梯上若人多时一定要扶栏杆上下;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

05

上下楼梯时,不要在拥挤的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应坚持到楼道等待到楼梯上相对人少时才可拾取或处理;

06

如有人滑倒,后面的同学必须全力后退,停止前行。

3、学生之间互相嬉戏、玩耍造成的伤害:

案例:徐某与蔡某下课拿着铅笔互做小动作,结果导致徐某受伤。经鉴定,徐某右眼穿孔伤,视力下降为0.3,属10级伤残。

案例:王某将书向徐某扔去,恰巧打在宋某的右眼上,宋医院治疗,该事故致宋某继发性青光眼,已达7级伤残。

课间玩耍时注意事项:

铅笔、尺子、剪刀、书本等物品可能成为"隐性杀手"。

01

不能将小刀、刻刀、玻璃等尖利的物品带到学校,更不能将尖利物品随意挥舞或抛掷;

02

美术课上使用的剪刀必须是圆头的,不要将尖头剪子带到学校;

03

不能含着筷子、吸管或有小棒的食物追逐打闹。

4、教室里打闹造成的伤害:

案例:某小学小宇在走向讲台领试卷时,被阿明的脚绊倒,身体磕到讲台桌角,当场流血受伤而被送医治疗。事后小宇额头留下一道萎缩性疤痕。

案例:下课了,同学们纷纷到饮水机前打水,阳阳被跑过来的学生碰了一下,水洒在了手上烫出了水泡,属于二级烫伤。

在教室里注意事项:

课桌角、讲台桌角、前后门、饮水机等可能成为"隐性杀手"。

01

不在教室里追跑打闹;

02

不要将腿和脚伸出课桌,以免绊倒同学;

03

饮水机接水排好队,先接常温水,再接一点热水,接好水马上盖好杯子盖,离开时左移一步再转身,避免与后面打水的同学相撞;

04

不能将书本、铅笔、笤帚等硬物从高层教室扔下,以防高空抛物砸伤其他同学;

05

禁止使用清洁工具打斗。

5、体育运动中的意外伤害:

案例:某校高尔夫球课,由于后面的同学没有站在指定地点,距离太近,前面同学抡杆时砸到后面同学的脑门,口子过长缝了10针。

案例:某校学生体育课上,学生徐某在跳绳时不慎被绳绊倒,腹部着地,造成脾脏外伤性破裂。

体育活动时注意的事项:

运动器械管理不善、人员碰撞、磕碰、身体原因等可能成为"隐性杀手"。

01

如学生存在不适于剧烈运动的特体质,应当及时向学校反映,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02

体育课当天最好穿戴运动鞋,休闲服装,不要穿紧身服装。

03

体育课当做一门课程来对待,不要相互嬉戏打闹。

04

上体育课之前应该先预热,绕着操场慢跑或者原地扭身。每次活动都有要求,按照老师说的去完成,由慢到快,避免拉伤肌肉。

05

上课之前检查下口袋里面或者衣服上有没有小刀、胸针、缝衣针等尖锐器物,如果有要及时取下来,避免刺伤。

6、校园暴力刑事案件造成的伤害:

案例:王某因值日未打扫,郑某便以此为由与王某发生口角,后郑某、李某、郑某某某使用了木棒、木质扫帚把、钢板等作案工具,造成了王某头部重伤,后经求治无效死亡。

案例:丁某在操场踢球时,与张某发生口角争执后相互殴打,丁某用脚踢打张某腹部。后经司法鉴定,张某所受损失属重二级。法院以被告人丁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2年。

作为家长发现孩子受欺凌,

要怎么做才能保护孩子?

现实生活中,那些长期遭遇欺凌的孩子,多是出生于残缺家庭、胆小孤僻、甚至长期遭受家庭暴力的孩子。或者是遇到了难题,父母从不选择和他们站到一边,而是习惯用语言羞辱责骂“肯定都是你的问题”的那些孩子,容易成为校园欺凌的目标。

那些看起来很弱,且没有人爱的孩子,缺少强有力的后台支撑和情感连接的孩子在遭受委屈后,不敢或无法向大人求助,或者即便求助了,也不能得到有效帮助,求助渠道的阻塞,让霸凌者更加有恃无恐,让被欺者更加恐惧无助,直到悲剧发生。

当你发现你的孩子有被欺凌的苗头时,比如恐惧去学校,比如经常做噩梦,比如眼神涣散不敢直视人的目光,比如说起学校总在你面前吞吞吐吐……

在第一次发现这种情况时,你就应该拿出姿态和方法,问清原因,查找真相,和孩子一起解决。并让孩子明白:遭遇霸凌,不是他不够好,而是作恶者不对。

爸妈是和他站在一起的,绝不会善罢甘休。

首先,及时联系老师,告诉你发现的孩子的异样,让老师知道并调查这件事,也让老师从你重视的态度中,重视你孩子的状态。

第二,跟踪观察老师的行动,看老师到底有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调查处理这件事。如果有,及时表示感谢,并听听孩子的反馈。

第三,事情得到圆满解决后,再次告诉你的孩子:“谢谢你告诉我你的遭遇,今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爸爸妈妈都会和你一起解决。”

这样做的好处,不仅仅在反抗中给孩子讨要了公平,还让孩子学会在成长中珍贵自己的身心,捍卫自己的权益,用温和而坚定的方式,保护自己。

如何避免校园欺凌?

*保持低调

在平时应尽可能的低调一些,以尊重的,平等的眼光来对待他人,不要存有自己高人一等的思想。

*适当忍让

在平时遇事时尽量得忍让一些,可先通过一些方法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如去室外走走,听音乐等。

*处好关系

在平时可多和同学进行互动,如请教问题,讨论爱好,探讨学习等,都可以让你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变近。

*结伴而行

放学路上可和几个顺路的同学一起结伴,一来可以多一份安全保障,二来有利于在遇到危险时及时呼救,三来能够增进彼此间的友谊。

*及时反映

如果遭受到欺凌,应立即和老师进行沟通,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都描述清楚,以便老师及时的处理,在描述时要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增强技能

可以学习跆拳道、拳击等技能,不仅能够帮助增强自身的体质,预防各类疾病,还可以起到提高自信和预防被欺凌的作用,但也应注意不可因此而随意欺负他人。

为什么课间休息

切勿剧烈运动?

每节课后安排10分钟的休息时间,为的是让学生的大脑有所放松,精神上到适当的调节,以更充沛的精力上好下一节课。可是,有些同学在课间休息时间,却进行跑步、打篮球等剧烈运动,这种做法值得引起注意。

首先,这会影响学习。

剧烈运动后心跳明显加速,由一般每分钟70次左右增至-次,加快了的心率常需5-10分钟才能完全恢复。而课间休息时间很短,不可能在剧烈运动后有充裕时间恢复心率,立即进教室上课,心跳难以很平静,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听课效果。

其次,会影响健康。

一节课的紧张学习大脑处于紧张状态,而腰及四肢肌肉处于静止状态,如果这时毫无准备地去进行剧烈运动,身体很不适应,容易引起运动性创伤,特别是冷天剧烈运动后,大汗淋漓,未经抹洗更衣,穿着湿衣服继续上课,还容易着凉感冒,甚至并发其他严重疾病。

因此,按照卫生学的要求,在课间休息的几分钟时间里,既不应坐在教室继续学习,也不宜参加剧烈运动。

比较理想的休息方法是:下课后立即到室外去呼吸新鲜空气,舒展一下身体,做一些比较和缓的运动,如做轻松的游戏、散步、远眺等,这样才有利于身体健康和学习效率的提高,而达到课间休息的目的。

校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学习的乐土,危险的陷阱可能会埋伏在其中某一个角落,请同学们从自身做起,遵守纪律规范行为,提高警惕。让安全隐患从我们身边消失,让我们的校园生活更加安全、快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家校共育做学习型家长预防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