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畔的教育行歌
宽甸是一座山城,坐落在在美丽的鸭绿江畔,与朝鲜隔江相望。这里民风淳朴,风光秀丽,我校就是镶嵌在这座山城的教育明珠。学校建校于年,是一所历经沧桑的百年老校。从早年的学堂到如今的校园,经历了创建、更名、停办、合并、修复、重建等一系列历史变迁,走过了中国基础教育的世纪更迭。一代代中心小学人笃志教育,弦歌不断,用满腔热血和赤城,铸就了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今,教职工人,44个教学班,学生人,附设中心幼儿园,三百多名幼儿。拥有智慧树电视台,校史陈列馆、中心小学网站,“智慧图书馆”藏书达到12万余册。
多年来,学校以赏识教育为办学特色,坚持不懈抓管理,持之以恒创特色,精益求精队伍,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辽宁省精神文明单位”辽宁省三八红旗集体”““辽宁省优秀家长学校”“辽宁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辽宁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辽宁省艺术教育示范校”“辽宁省优秀少先大队”“辽宁省健康教育示范基地”“中国好老师”市级基地校“丹东市先进*组织”“丹东市教育教学样板校”“丹东市特色工作先进校”“丹东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百余项殊荣。
赏识教育--理念篇:向上而生
世纪之交,正值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席卷神州大地,大家都积极行走在特色学校创建之路上。面对机遇与挑战,“办什么样的学校”和“育什么样的孩子”,我校也面临着教育发展的转折点.
著名教育家第多斯惠说:“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的过程,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提到赏识,就一定要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周弘-----他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留美博士生,还用二十年探索了赏识教育,被尊称为赏识老爸。他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地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他希望学校、老师、家长们向孩子竖起大拇指,赏识孩子,发掘每一个孩子身上无限的潜能。
“赏识”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赏识”就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是一种温暖人、激励人、培育人的活动。赏识教育被誉为中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亲子教育第一品牌!那么,何为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
基础教育,孩子们会在学校里生活六年,那么,我们应该留给孩子什么?华东师大终身教授叶澜认为:“小学阶段是给孩子打下人生底色的阶段,小学教育应该给孩子们留下一颗明亮的心,让孩子们心里总是向着理想、向着明亮、向着善良。”我们认为:“教育是农业,是生长,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学校要为他们的生长培育好土壤,要赏识每个孩子,让爱的阳光洒满校园,让每一粒种子都能生根发芽,让每一朵花儿都能幸福绽放。”这才是我们的教育愿景。
正是基于教育愿景的描绘,基于教育本真的理解,基于学校发展的传承,年,原校长杨如松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出了“赏识育人,和谐共生”的办学理念,期待学生在赏识教育中健康快乐成长,期待教师在赏识育人中自信幸福工作。就这样,教育价值使命的召唤让我们从此踏上赏识教育特色发展的漫漫征程,这一走,就是十几年。年,刘险峰校长又从杨如松校长手中接过接力棒,带领我们继续秉承赏识教育理念,深化赏识教育内涵,打造赏识教育品牌,乘势而上,奋力向前,学校发展实现新突破:我校教学成绩继续高居全县榜首;荣获全县第十九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小学组第一名、成功承办了宽甸县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我校学生在辽宁省第二届中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比赛中取得一等奖;我校老师在全国真语文“统编本语文教材教师模拟课堂展评”活动评为特等奖;我校组建全县17所兄弟学校成立了宽甸小学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联盟,我校作为龙头校引领城乡教育共同发展;我校赏识教育成果荣获丹东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今年九月,我校又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就这样,大家一棒接着一棒跑,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步一个脚印走,一张蓝图绘到底。
赏识教育--文化篇:润物无声
学校文化是学校办学的灵*,更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我们把“赏识教育”作为统领学校的精神之*,基于“赏识每个学生,为其一生奠基”的指导思想,提出了“赏识育人,和谐共生”的办学理念,我们认为: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尊重生命,在赏识激励中让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依据这一办学理念,继承了“团结、勤奋、博学、健美”的校风;确立了“爱岗敬业,广博精湛”的教风;“乐学善思,知行并重”的学风;以及“忠孝仁爱、启智有为”的校训。办学理念和“三风一训”构成了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办有赏识品位学校、做有赏识品格教师、育有赏识品行学生”的办学目标,又提出了“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有完美的团队”的校长理念;“在赏识中诞生天才”教师理念;“与教师共同赏识鼓励孩子”的家长理念,形成了“教师间互赏、学生间互赏、师生间互赏、人人自赏”的教育氛围,而今,赏识,已经不只是我校发展的核心词汇,更是一种文化力量,一种理性目标,成为大家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追求。就这样,在赏识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形成了“中心小学人的六种精神”,这六种精神激励着我们中心小学人去追求事业,经营生活。现在,我们的赏识教育办学体系日渐完善成熟,学校先后出版了《赏识教育》《学校赏识教育的品牌修炼之路》两本学校赏识教育专著。就这样,我们用十几年的教育实践完成了从名不见经传的县城小学到辽宁省特色学校的华丽转身。
赏识教育—育人篇:立德树人
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不能只是一句口号,只有当理念渗透到全体师生的内心深处,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才能成为学校发展的原动力。多年的实践中,我们不断深化和发展赏识教育的内涵和行为范式,拓展赏识教育的实践举措,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质,促进学校由特色校向品牌校迈进。
(一)赏识管理育人
为了让赏识教育理念根植于心,外化于行,我们大力实施“三大主体”工程,即“赏识管理工程、赏识育人工程、赏识文化构建工程”;深入开展四大主题教育,即“习惯教育、阅读教育、艺术教育、平等教育”;全面推进“九个发展项目”。在管理上,我们提出了“赏识管理,让人心变暖”的管理模式,正是基于对办学理念的深入思考。我们把赏识教育文化内涵发展的重点放在学校核心精神的培养上,使之成为一种能动的精神力量,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理想,这也使我们的管理从规范管理到精细管理,从制度管理走向文化自觉。
为此,我们抓实“四大”工程,提升队伍素养。我们做强“领航工程”,在统一思想、同频共振、合力攻坚中,打造一支团结协作的领导团队;我们做优“名师工程”,在指路子、结对子、压担子、搭台子、树样子、做梯子的过程中,锤炼老师们的成长;我们做实“磨课”工程,一课同上、一课多上,骨干示范、课堂成了有魅力的地方;我们做足“青蓝”工程,跟踪指导,师徒结对、培训导航……系列活动的开展,让教师的专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二)赏识课程育人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灵*,是达成学校育人目标的助推器,现在,课程建设已成为学校育人体系的一个杠杆,整体撬动了学校育人模式的变革。那么,如何以课程建设为引擎,提升学校办学品质,真正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地生根?每所学校都有自己行走的方向,形成自己的表达。为此,我们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通过对学生、教师、文化、制度、课程等方面的深入分析和全面诊断,确立了新时期课程建设的工作目标,那就是:以课程建设为引擎,通过构建开放多元、充满活力、富有特色的赏识教育课程体系,来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成就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校赏识教育办学品质。
所以,面对资源匮乏,教育滞后的现状,我们积极作为,构建了“1+X”赏识课程体系(“1”代表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基础性课程;“X”代表面对差异,培养兴趣的体验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教育实践中,我们不断删减增补,不断调整完善,不断打造升级,逐步完善了“大拇指课程群”,它围绕立德树人这个中心点,确立“赏德、赏智、赏体、赏美、赏劳”五个生长点,设置了小雷锋课程、小问号课程、小健将课程、小精灵课程、小主人课程五个模块三十多门课程,包括阳光体育课程(篮球、跆拳道、武术、跳绳、乒乓球等)国学经典课程(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唐诗宋词、名家经典等)艺术素养课程(舞蹈、素描、快板、葫芦丝、器乐、电子琴、古筝、手工制作、书法等)德育活动课程(德育大讲堂、心理健康、班队活动、校园之星评选、为你点赞、入队仪式、毕业典礼等)实践体验课程(安全疏散、逃生演练、遇险自救、英语节、艺术节、体育节、走进敬老院、社区、部队等)。丰富多元的课程让县城的孩子们在校园里自由选择,自由生长,让每一个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成为现实。赏识教育的光辉映照着学校课程,虽然它和省城的教育名校比起来,没有那么高大上,但在我们的眼里,它是那么闪亮、那么朴素!
(三)赏识活动育人
多年来,我校坚持立德树人,确立了“赏识为本”“发展为先”“体验为主”的德育理念,突出四大主题活动育人。
1、习惯教育
学校依据德育“八新工程”,推进习惯养成工程,全力打造德育品牌活动--《赏识伴我成长》。我们坚持德育主题月的评星活动,班级定期开展“我为班级添光彩”“争做文明学生”“好习惯伴我行”等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在管理上我们落实“三个常规”“四个规范”“三股力量”“三条渠道”,让好习惯伴孩子们茁壮成长。
2、阅读教育
为打造书香校园,每年四月份校园读书节举办的“好书推荐会”、“走进名家”、“品读经典”等系列活动。开学初的假期读书汇报课,学期末的读书积累课,展示孩子们的读书成果;学校还创办了《书香月报》,每月进行“小书虫升级活动”,有多名同学获得“小书虫”荣誉称号,有多个家庭被评为“书香家庭”。
3、艺术教育
为发挥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葫芦丝、快板走进课堂,在中高年组普及。我们组建组织舞蹈、合唱、器乐、书法、绘画、篮球、演讲等兴趣社团小组,在“校园艺术节”“校园体育节”大型活动,展示艺术教育成果。我们还走进社区,开展体验教育,增强孩子们社会责任感。
4、平等教育
我们一直坚信: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只是花开有先后,颜色各不同。所以,工作中,我们的老师以爱育爱,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