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绳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亲子养育中的10个思维误区,你踩雷了几个
TUhjnbcbe - 2025/1/9 1:53:00
哪家医院白癜风能治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

想要改变孩子,必须先改变你自己3分钟掌握,即时高效的家庭教育技巧抛弃愧疚,相信一切从现在开始会变得更好!

好友超超在朋友聚会上愁眉不展,显得心烦意乱很不在状态,私下了解才知道,她正为孩子开始学会说脏话、动手打小朋友而心烦。

她很困惑更加担心:

“我们家虽算不上诗书世家,也是懂事循礼的知识分子家庭,家人都不说脏话、身边也没有不好的环境,也从不让孩子看暴力动画片,他是怎么学会这些坏毛病的呢?”“我第一次听到他说脏话都惊呆了,到现在也没缓过来,很担心他现在就这样,以后会不会成为暴力分子,会不会打架伤人,甚至作奸犯科……”“我没有教育好他,感觉很失败,我是不是个不称职的妈妈呀!”……

后来,在我们的“盘问”下才知道,孩子说脏话只是偶尔一两次的无意义音节,跟小朋友打架也是儿童交往中比较常见的特殊交流方式而已,但即使这样,也把孩子妈吓得花容失色。

我们都笑她,自己就是专职做教育的,都能被孩子发展中的正常过程性现象吓坏,甚至由一句脏话联想到日后孩子的作奸犯科,真是关心则乱!

生活中,作为父母,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时候,看书本理论时理智又专业,涉及到自己的亲子养育中,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就会控制不住浮想联翩、被消极情绪控制,甚至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

01为何千人千面?

每个人的性格品质不同,对待事物的看法和表现也相差各异。

只是针对孩子第一次开口说脏话这件小事,不同的家长就会有不同的反应,有超超这样焦虑忧心、浮想联翩的;也有心头一惊,但随后释然的;更有完全不在意,任其发展的。

同一事件,出现不同的行为反应,用心理学中一个典型的理论即可解释——情绪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event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我们用一张图直观地看:

情绪ABC理论

显而易见,在家庭育儿中,家长的一些不良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经常是由于对孩子发生事件的不理智认知造成的。

这些错误的观点和信念已经牢牢占据你的大脑,甚至是经过几代人传承下来的,有时你可能认为理所应当、是无比正确的。

但恰恰是这些想法控制了你,当问题来临时,你会不假思索、条件反射性的产生消极想法,并迅速引发不良情绪,有时快得你都发现不到。

所以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些错误的思维认知给分离出来。

02亲子养育中常见的10种不合理认知

这些错误认知常披上“正确”的外衣,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我们不合理地解释了事件,从而导致各种心理行为问题,这一切与事件本身没有关系。

这些错误认知应用在育儿上,通常的表现为:

l“必须”“应该”的绝对化思维

绝对化的思维,非黑即白,非此即彼,没有中间选项。

“我的孩子必须听我的”“父母都应该亲自养育孩子”

l以偏概全

从对某一个方面的认识,去判断类似的所有事情,甚至对整体做出评判,就像盲人摸象。把一件小的负性事件过分泛化到所有领域。

“学习成绩不好,以后必然是失败的人生”“孩子跳绳跳不好,体育成绩算是没救了”

l主观臆测

盲目自信,没有足够证据的前提下,对他人想法妄加推断,并坚信不疑。

“放学不马上回家,肯定是几个小伙伴又一起去河边玩了,想都不用想,一准跑不了”“房间门上锁就是要做坏事,一定是你同桌给你出的馊主意,一起用来对付家长的”

l宿命论

认为发生的一切好事,都是由于运气,坏事才是正常的结果。在任何情况下,都想到最坏的可能后果。

“你这次考的好,完全是瞎猫碰上死耗子,都是运气好而已”“现在着急有什么用,反正就咱家这基因,你也考不上好学校”

l最大化或最小化

要么高估,要么低估了一个情境的真实性。

“今天的书包是你自己整理的,我才不信,一定是奶奶帮忙的”“妈妈一直相信你能把这首诗词都背下来,真没想到,你太让我失望了”

l情绪性推理

不以理性的规律而是以变化不断的情绪体验来认识世界,对自己的消极感受深信不疑,并据此采取行动。

“今天我心情不好,孩子也故意跟我作对,我真是太不幸了”“今天我眼皮一直跳,我感觉一定有不好的事情要发生,儿子你今天别去上学了”

l贴标签

无视事实,随意地给他人扣上一顶帽子,以后的判断都以这个标签为出发点。

“我家孩子是个学渣,考高分一定是抄的”“孩子他爸就是个特别不负责任的猪队友,他跟孩子亲近也就是一时兴起吧”

l自找罪受

认为所有事情都与你有关,过分承担责任。

“孩子今天早饭吃的少,一定是我做的不好吃,手艺怎么退步了呢”“老师没让我家孩子做班干部,一定是我上次

1
查看完整版本: 亲子养育中的10个思维误区,你踩雷了几个